17
2018
-
08
2018·倒三轮热潮来袭
Author:
很难相信,仅仅两三年前,倒三轮摩托车这个概念,对于国内的众多摩托车友来说,还属于比较遥远的玩意儿,甚至感觉上更加贴近概念车的范畴。然而再看当下,倒三轮却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
伴随着去年底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第23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众多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的倒三轮摩托车厂家纷纷瞄准了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相信以今年为起点,倒三轮车型将会在国内掀起不小的风潮。所以这次呢,摩托哥也不能免俗,来蹭个当下的热门话题,和大家好好聊一聊倒三轮摩托车。
原点·倒三轮历史寻根
众所周知,所谓倒三轮摩托车,就是采用了前二后一轮胎配置的一种三轮摩托车,和我们所熟知的前一后二配置的正三轮,或是边上带个挎斗的边三轮,在外观造型上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
倒三轮这种前面双轮导向,后面单轮驱动的结构,在我国东北并不罕见,当地居民爱称为“倒骑驴”的一种用于短途载人、载货的三轮自行车,就是这种结构。倒骑驴这种倒三轮结构的自行车,源自法国,大约发明于十九世纪,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倒三轮理念的萌芽。
不过真要深究起来,采用前二后一轮胎布局,附带人工动力系统的载具,最早能够追溯到十七世纪。
当时在德国,一位名为斯蒂芬法拉尔的钟表匠,在22岁时打造了一辆用手驱动,采用类似发条动力的倒三轮载具。不过比较奇特的是,在很多人看来,并没有将斯蒂芬和他的倒三轮归类到交通工具的范畴,而是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轮椅”,因为斯蒂芬本人是一位高位截肢患者,这种用手驱动的倒置三轮,其设计初衷是为了让他自己能够不依靠外人实现独立的移动。由此也不难想象,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将三轮车视为“残疾车”,也是有其历史缘由的啊。
18世纪,瓦特改良蒸汽机,宣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揭幕。进入蒸汽时代后,我们的倒三轮也没有被历史所遗弃,法国一位名为居纽的陆军上尉,尝试将蒸汽动力系统与倒三轮系统进行结合,意图通过这一装置提升军队的重型物资运载能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后来在2010年,法国格兰德艺术学院的学生对居纽的蒸汽动力倒三轮进行了复制与验证,认为其概念是可行的。
进入19世纪后,蒸汽机技术日趋成熟,蒸汽动力的汽车成为了一种非常常见的交通工具,而倒三轮结构的蒸汽载具同样翻开了新的篇章。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厂开始尝试制作基于倒三轮结构的蒸汽动力载具。
所以在那个年代,其实倒三轮在欧洲已经属于是一种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交通工具了,不过介于距离戴姆勒确立摩托车的概念还有一段时间,所以那时候的人们习惯上还是将倒三轮归类于接近汽车这一范畴的,这也导致在后来的一百多年里,倒三轮几乎在往汽车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后来随着整个摩托车工业发展的不断提速,不少摩托车企业开始着手设计属于自己的倒三轮摩托车。
法规·制约倒三轮在国内发展的主要枷锁
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内并没有倒三轮摩托车这种车型的落户上牌执行标准,无法可依让这款极具开拓性的倒三轮车型在国内无牌可上,自然也就无法正规地上路行驶。后来进入国内市场的高端品牌庞巴迪倒三轮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标价几十万的产品没办法正常上牌上路,一度面临着无法打开市场的窘境。
后来有些商家也尝试过打政策的擦边球,比如想办法搞了个倒三轮前面两个轮子其实是一个轮子的证明,然后给倒三轮挂上两轮的牌照,然而遇到较真的交警,这根本就说不通,风险性极大;也有商家选择了一种自降身份的策略,给倒三轮挂上了农用机械的牌照,然而农用机无法进城,所以本质上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正是由于无法可依的窘境,使得倒三轮摩托车在国内几乎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壤,无法正常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国内的车友对于倒三轮感到茫然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在去年,一切都改变了。在去年9月的GB7258-2017新规中,新增了对倒三轮摩托车的分类:
注意看红色方框里,增加的内容是对三轮摩托车两种情况的解释:a是1个轮子在前面中间,两个轮子在后;b是一个轮子在后面的中间,两个轮子在前。这个b项就是倒三轮,最多可坐2人,且没有最高70公里的时速限制。驾照则是依照三轮车标准的D照。